成人眼睛分為眼球與其附屬構造兩部份
眼球:直徑約2.5cm,位於額、上顎、篩、蝶、腭、淚、顴等七塊骨所構成之凹陷處,共分纖維層、血管層與神經層三層。
纖維層:角膜(透明蓋於虹膜上,前六分之一,不光滑→散光)與鞏膜(眼白,後六分之五)
兩者交界有史萊姆氏管(特化靜脈竇),負責房水回流(堵塞→青光眼)
血管層:脈絡膜(上含血管與色素)、睫狀體(睫狀突(分泌房水)與睫狀肌)與虹膜(控制瞳孔大小)
睫狀突由動眼神經支配
副交感興奮:睫狀肌若收縮與懸韌帶放鬆→水晶體變厚變短:看近物
交感興奮:睫狀肌若放鬆而懸韌帶收縮→水晶體被拉長:看遠物
虹膜包含括約肌與放射狀肌
副交感:前者收縮瞳孔小(遇強光)
交感:後者收縮瞳孔大(遇弱光)
神經層:視網膜→終止於睫狀體邊緣,呈波浪狀因此叫鋸齒緣
視網膜上有光感受神經元,分為視桿(暗)與視椎(明),最多的在中央凹→最敏感;最少在盲點或稱視盤(視神經出口)→看不到
以水晶體為界,分為前腔與後腔:後腔為眼球中間最大空腔且裝滿玻璃狀液(出生後不更新);前腔以虹膜為界分為前房後房,都裝滿房水(會更新)
水晶體:正常為透明,若白化→白內障
附屬構造:眼瞼、淚器(淚腺、淚腺排泄管、淚管、淚囊、鼻淚管)、眉毛、睫毛、外在肌
眼瞼由外至內:表皮、真皮、皮下蜂窩結締組織、眼輪匝肌、提上眼瞼肌、瞼板、瞼板、結膜
結膜由眼瞼內向深處延伸,後反折回眼球上,轉折處稱為穹隆
瞼板內有皮脂腺,分泌油性液體潤滑
淚腺位於眼睛上外側,有6~12條排洩管通往眼球表面,淚液會通過淚管淚囊鼻淚管到下鼻道。淚液含有溶菌脢,可清潔、濕潤及潤滑。
眉毛與睫毛的毛囊基部都有皮脂腺,可分泌潤滑液。
外在肌有三對拮抗肌,上直下直;外直內直;上斜下斜。上斜內上(逆時滑車),下斜外下(順時動眼),另外四條除外直是外旋外,其餘皆是動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